金叶女贞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北京的未来在南部
TUhjnbcbe - 2021/4/25 23:25:00
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m.39.net/pf/a_4786515.html

这几年,北京一直在推进“疏解非首都功能”。我以为,这是要把制造业全都迁移到北京以外去,比如疏解到河北,甚至更远的南方去。最近有机会参观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,尤其是看了其中的规划图,这才得知,制造业的企业,并不是都要迁到北京以外去。

实际上,“疏解非首都功能”是和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”一起提的。而这其中的关键,就是北京南部、东南部的房山、大兴、通州这三个区。

北京的地形,地理学上称为“北京湾”,意思是北京的平原部分,像海湾一样探入燕山和太行山。北京的东、北、西三方面都是山区,向南则通往华北大平原。北京是华北大平原的北端。

北京湾

三面都是山区,只有南边是平原。可是,有意思的是,北京的城市发展,多年以来却是重北轻南。北城的北五环以外还很热闹。南城呢,南三环以外就有点冷清。要是出了南四环,简直就到了城乡结合部了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

和大多数大城市不一样,北京没有贯穿全城的大河。有大河流经的城市,往往依河而建,河流的走向很重要。北京是按照规划建立起来的城市。东西南北的方向很正,城市内的功能区分很严格。

皇城也就是紫禁城,位置在城区北侧,所以北边有很多高大上的官衙、府邸。商业区在前门以南的地方。并且,外省人进京,多是从南边进来。进京后,就近在南城找个地方安置下来。久而久之,南城就越发平民化。前门、大栅栏、天桥等市井气息浓厚的地方,都在这里。

可能是和南城的高度平民化有关,新中国建立以后,几项重点建设都布局在了北城。一是三里河一带的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居住区;二是海淀区的众多大学;三是朝阳区三里屯、亮马河一带的使馆区。四是首都机场。

后来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,这几个地方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。三里河一带,当年被大院子弟称为“新北京”,区别于以平房、胡同为特征的老北京。不过,后来“新北京”这个词被朝阳区夺去了。以使馆区、东三环北路为核心,长城饭店、昆仑饭店、京城大厦、亮马大厦、燕莎购物中心,这一片地方,这头儿到丽都饭店,那头儿到国贸,形成了以商业、涉外、高端消费为主要特征的“新北京”。

海淀区则主要依托大学。中关村成了计算机电子产品贸易区。后来互联网公司在中关村向北的五道口等地扎堆,号称“宇宙中心”。各色时尚、新潮人物出入其间。首都机场周边则形成了空港经济区和顺义等地的高档别墅居住区。

结果就是,北城越发繁荣起来,渐渐把南城落在了后面。除了居民区以外,南城以北京市属的中小型单位为主。有人揶揄说:在南城,整条胡同,都找不出一个科长来。

但是,向北的发展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,那就是地理上有个局限,再往北就到了山区了。过了顺义,往怀柔走,就是山区了。城区范围不可能继续向这个方向大幅扩展了。

于是,在疏解非首都功能、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北京未来的发展,势必要改变一贯以来重北轻南的模式,调头南下。南部的通州、大兴、房山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。

通州不用多说了,城市副中心,一大批机关单位都将被安置到这里。大兴区建了大兴机场,加速发展的势头很明显。但房山方面的消息,媒体上却很少见。

我生长在北京,但此前好像都没去过房山。北京也实在是太大,南北之间、东西之间,区别如同异地。

房山在北京的经济功能,过去一直很单一,除了农业以外,就是属于央企的燕山石化。房山本地的非农产业,好像只有采煤业和烧砖业比较重要。对,房山有一个很大的砖窑。北京城里盖房子、小孩打架用的板儿砖,不少就是房山出产的。显然,这些产业比较低端,辛苦劳累,还挣钱不多。

这次到了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,才知道房山这几年的发展很快。尤其是在产业升级方面,上升得很快。下面两图就是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内部的样子。

园区内各种建筑、设施的豪华、气派,自不必多说。有意思的是,这个园区让我想起了中关村的一座大楼——新中关大厦。

新中关大厦在海淀区中关村大街边上。有一个朋友的公司就在大厦里。这位朋友是个程序工程师,俗称“码农”。我去串门聊天时听他说,这个新中关大厦很神奇,除了有办公室以外,从电影院、购物中心,到美发厅、咖啡馆,到各种风味的餐馆,应有尽有。在里面工作的码农,即使一个月或更长时间不出楼,也毫无问题,要嘛有嘛,工作生活什么都不耽误。

房山这个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园区,简直就是一个大号的新中关大厦,不是一座楼了,而是包括了好几个楼的综合园区,其中有办公区、厂房区、生活区,商业区。办公室、生产车间、宿舍、超市、酒店、咖啡馆、餐馆、健身房、游泳馆、绿地花园等等,什么都有。和新中关大厦一样,在里面工作生活,应有尽有,可以长时间不用出来。

这种条件对那些专心工作的码农类人物,很有吸引力。果然,海淀区中关村有一批公司已经入驻园区,开始工作了。

在园区一座大楼一层的显示屏上,有这样一幅规划图:

面对这幅规划图,谁都能看得出来,北京城市未来发展调头向南的态势,太明显了。

这幅规划图中有两个重点:

一是以大兴机场为核心,一东一西,东边是京津发展走廊,西边是京雄发展走廊,也叫京保石发展轴。两条走廊直接向南延伸而去。房山是西边这条轴的重要环节。

二是图中那条蓝色的半弧形带,从东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,经过亦庄开发区,一直到达房山。未来,这条带上将兴建一系列科技产业园区,形成一条“科技成果转化带”,也就是产学研合为一体的经济带。

看一下北京市的总体规划图。

图中可见,北部、西北部的大片地区都被划为生态涵养区。北京未来的发展,将大力向东南和向南。

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。北部西北部都是山区,继续开发,不但成本高,而是必然破坏生态。向南发展,则是无边无际的大平原,发展的空间可谓无穷大。

除此以外,还有一个重大影响。

相比沪广深这三个一线城市,北京的发展,一直有个明显的问题,那就是带动效应不强,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,拉动力不大,甚至有所谓“环京贫困带”。从北京开车,一两个小时后,就能进入太行山区。这里有全中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。想想也真是令人不解。离北京那么近,却沾不到多少光。

说到这个问题,河北省可能最有情绪。紧挨北京的河北省,不但沾光不多,反而受累不少。在土地、环保、交通、工业等多方面,为了服从首都的大局,河北多年来承受了很多牺牲,付出了很多代价,经济总量不如山东、河南。

北京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力不强,当然有多种原因,其中北京重北轻南的发展方向也是其中一个因素。向北发展,就一直都在北京市范围内,很少影响到周边的河北地区。

现在从重北轻南转向调头向南,一方面,南部有大片大片的平原,各种交通、市*设施的建设,都方便很多,发展经济的成本要低很多。更重要的是,北京向南发展,自然而然地就会和河北省的众多市县联结起来,尤其是联结作为“千年大计”的雄安,再加上东南向天津的发展,这样,京津冀一体化才能真正落地,进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,也才有可能。

这种规划,等于是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,释放出北京的发展动力。也就是说,疏解成为一种积极的措施,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疏解,是健全北京城市功能布局和加快城市发展的有效结合。

房山的这个高端制造业基地,吸引了京东方等好几家重点企业入驻,同时利用现有的燕山石化的新材料工业基础,形成了高端制造和新材料两项重点。

很多人恐怕和我一样,对房山的了解很少,对房山将承接大量疏解功能的规划,更是一无所知。高端制造和新材料方面的企业,应该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北京的未来在南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