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届“贸仲杯”夺冠后代表队全体拍摄于明实楼(从左至右依次为:顾张怡、何演、沈劼、何熙宇、肖清弦、胡子吟、于南、沈林涵、张泽婧、李帛汐、陈逸群、*陈涵、叶林润、郭潇晗、林小涵)
在神秘优雅的“华东魔法大学”华*园内,有这样一支会“模法”的队伍:在年末落下帷幕的、享誉仲裁理论和实务界的第十八届“贸仲杯”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,华*代表队历经五天、比赛七场,连战连捷,最终捧回冠*!
而更为厉害的是,近十年来,华*“贸仲杯”成绩斐然:三届冠*、两届亚*、一届季*!十年中八年闯入全国八强,可谓“贸仲杯”所有参赛队伍中发挥最为稳定、成绩极为优异的一支!
他们的“魔力”何在?
魔力一:底蕴深厚接力传承为响应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号召,华*格外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。国际法学院依托专业优势,着力开展课程改革,持续推进模拟法庭课程化建设,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。自年首届“贸仲杯”伊始,国际法学院的专业教师在该项赛事中“接力”带队,历届队员也反哺母校,多次专程返校指导。学生时代,于南正是曾经该赛事的参赛队员。一如她所言,“在底蕴深厚、传承精神浓郁的校园赛事氛围中耳濡目染,沉浸式地积蓄战队力量可谓‘自然天成’。”魔力二:运筹帷幄步步为营
如果把比赛比喻成一场战役,于南深知,要想取得全面胜利,从战役正式打响之时才做准备绝对来不及,前期的新兵选拔、基本功训练、真枪实弹的模拟训练缺一不可。
纵观第十八届“贸仲杯”,从10月9日出赛题,到11月16日正式线上比赛,只有短短37天。在这一个月时间内,参赛队员需要完成两份逻辑完整、形式内容完善的书面文书(Memorandum);同时,上场队员还要对研究内容熟稔于心,在脱稿随机应答仲裁员问题时做到对答如流。
在如此紧迫的时间下,制定训练计划,科学有序地推进赛队组队和队内阶段性任务分配、人员整合是至关重要的。
早在比赛开始前的6月底7月初,于南开始携上届队员展开招新选拔与暑期赛前集训。“‘贸仲杯’时间短、任务重,赛前集训非常重要。”于南介绍道,集训大体分为三阶段:夯实基础即“领进来”,文书写作,以及庭辩训练。通过暑期三周线上研究加开学一周线下仲裁的任务,由老队员分工合作,审阅修订“新兵”的作业,按周进行针对性指导答疑。
“连续开展四年的暑期赛前集训已经成为华*VIS战队在赛题出来之前充分装备‘武器弹药’、实现‘发令枪响即开始冲刺’的必要准备。”于南说。
集训为正赛赢得了时间,但比赛临近,新问题却出现了:申请方和被申请方MEMO的提交时间过于接近正赛口头辩论的时间,要给上场队员预留充足的时间,用以熟悉稿子和回应问题,因此,赛队必须“打乱重来”,进行阶段性任务调整:首先,要有专人负责文书写作和推进;其次,进行大名单和小名单的遴选;再次,安排队员做好问题清单的梳理;最后,需要对正赛进行局部模拟和完整场次模拟……
时间紧、任务重,全队通力配合,熬夜是常事,甚至通宵,却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研究不透,甚至在正式模拟时还会出现上场队员和检索搭档之间思路观点不一、陷入争论的情况。
胶着之际,于南提示全队“抓主要矛盾”的大原则,要求两位领队怀着全局观,学会整合和用好手头既有资源,做到手头随时有能用的稿子、能够自圆其说的主线以及有理有据的法律依据(Authority),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的问题。
就这样,凭借着这股冲劲和韧劲,团队冲到最后,直到夺冠。
魔力三:倾己之力奉献全队于南说,两位领队在顾全大局、成就团队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。“在去年已经获得了亚*的情况下,团队今年其实承受了强压。”难题当前,律院大四、成功保研交大研究生且有“法考”压力的陈逸群,国际法学院大三、专业课繁忙、学年论文“压顶”的张泽婧,携手接过了华*VIS团队传承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棒——团队领队(Leader)。组队、集训、研究,排兵布阵、后勤保障,比赛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于南笑言,如果说指导老师是“*委+总指挥+财务总监+心理理疗师”,两位领队毫无疑问是“团长+研究员+后勤部长+仲裁员+队友+各种辅助(standby)……”。“比如,今年的比赛改为线上进行,对比赛的要求与线下大相径庭。从网速、设备,看似不起眼的耳机、摄像头,甚至外接电源,都是经过几轮讨论对比之后才确定的。”于南说,“比如,比赛中电脑与队员的距离我们都精心调试过,可谓事无巨细。”全力以赴当能扭转乾坤,原本陌生的事物也可以转变为优势。比如,比赛中的声音要收到一个频道中以“专业”的音频播放出来。队员现场说话的声音其实不大,但线上播出的声音就特别好听,这归功于团队精心准备的设备。半决赛
决赛
“我们借助顶棚的灯布置成专业播音员的背景效果,仅仅是队员在视频里出现的背景左右移动问题,都要根据每一场的效果进行调整:座位距离屏幕有点远,不让白边漏出来,红木部分漏出来太多需要绿植……华*人的专业style就是这样炼成的!”于南如是说。魔力四:即时纠错愈挫愈勇或许在一般人眼里,线上比赛更容易,可以在相对熟悉的场地里竞赛,也可以避免直面评委和观众的紧张感。但真正参加了数场竞赛的队员们想说:线上比赛所带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最难打的,当属4进2半决赛。基于8进4的四场比赛仲裁员对比赛时间的严格把控,赛队在赛况预测时,于南提示上场队员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