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世界五百强企业员工争相入住的石龙村,变化之大是不是令人惊叹?链接:世界五百强企业员工争相入住嘉兴这个村!为啥?
今天,“鹰眼”带你走进第六站——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,来看华东第一养猪村的“退”与“进”——
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,距嘉兴市区20分钟车程,曾被誉为“华东第一养猪村”。养殖高峰期,生猪存栏量超15万头,人均养猪超30头,猪棚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,相当于56个足球场。大量养殖生猪鼓了农民口袋,却带来了环境治理的难题。全村猪粪满地、蚊蝇乱飞,流经全村的39公里河道全变成了墨水河,空中飘荡着浓浓的粪臭味。因农业面源污染严重,竹林村多次被浙江省通报批评、挂牌督办。年,竹林村在“*浦江死猪事件”后浴火重生,历经七年的勠力同心,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打开一条属于自己的通道,蹚出了一条兼顾经济与生态、开发与保护的发展新路子。年,竹林村集体经常性收入达到万元,是7年前的10余倍。
从养猪大村到3A景区
“爸,你今天这菱角饭、红烧茭白、走油肉烧得灵,我朋友都在夸你厨艺好!”
“爷爷,现在家里搞得真干净,我这次的美术课就画‘爷爷家的花园’!”
“是伐?你们喜欢就好。”今年国庆长假,64岁的竹林村村民管彩明全家欢聚一堂,其乐融融。儿子一家住在嘉兴城里,5年前,老管想让儿孙一家到乡下吃顿饭,那叫一个“难”!孙子说:“爷爷家臭”,儿子和儿媳告诉他:“回乡下一趟,连头发丝里都钻进猪粪味。”
如今,儿子一家一有空就往竹林老家跑。老管说:“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!”
管彩明曾是村里的养猪大户,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四邻八乡出了名的“致富标兵”。最“风光”时,他家门前后院但凡有空地的都建起了猪棚,年出栏生猪头,最早尝到年收入超百万元的甜头。
“其实我们当时就跟住在猪棚里差不多。脚底下永远有擦不干净的猪粪。到了夏天,那叫一个臭!苍蝇蚊子铺天盖地。晚上开灯,灯泡上电线上全是苍蝇,亮光都遮没了。我就用蛇皮袋,慢慢套上后一撸……”管彩明提起这段往事,想笑又想哭。
左右滑动看变化
因为养猪,不少竹林村的村民确实赚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村*委书记陈云华回忆道,当时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农房翻新率激增,一年有五六十户人家住进了崭新的自建楼房,费用少说也得大几十万。但因为养猪,水不再清澈,空气不再清新。竹林村民把自身收拾得再挺括,可来到嘉兴城里大饭店请客,还是被服务员觉得有“异样的味道”,极伤自尊心。
让陈云华最伤脑筋的是死猪处理。“当时村里散养户占比超90%,猪棚依房沿河而建,粪水直接排入河道,随地丢弃死猪的行为也是防不胜防。”从本世纪初开始,竹林村村干部每年面对的最艰巨任务就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下大力气推行过三格式化粪池,想过沼气发电,多次提出过控制生猪养殖总量……可是,每次都无疾而终。一年14万左右的村集体经济收入,在巨额的环境治理成本面前,所有的号令都显得苍白无力。面对越来越富的村民,村干部一面因为环境越来越差承受着村民的指责与埋怨,一面不知该靠什么来团结村民治理环境。大家都知道环境一旦破坏了对不起子孙,大家又都希望抡起的改革斧子不要触动自己的利益。
“竹林村的猪怎么养?环境怎么治?这样下去竹林有未来吗?”在持续了将近10年的博弈中,来自广大干部群众的叩问越来越强烈。村里人的觉醒、市场的起伏、自然的反击,当所有的“变因”齐聚,量变发生了质变——
年,“*浦江死猪事件”爆发,竹林村作为华东第一养猪大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经过深刻反思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谋划,这一年,竹林村全面打响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攻坚战。全体村民达成如下共识:
猪要养,但一定要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生态化;生猪养殖总量要跟环境承受能力相匹配;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养猪赚钱也要循着合法的轨道,违章猪棚一律拆除!
短短两年半时间,村里多户养殖户全部转换跑道,有的开始经营花卉生意,有的在培育苗木中掘金,有的发展蘑菇等经济作物……转型的路并非一帆风顺,但他们坚定地向着目标挺进。
村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大力开展生猪退养后的新产业技能培训;积极探索“*支部+合作社+*员”模式,成立家庭农场联盟,助推乡村农业转型升级;为村里60岁以上的生猪退养户,每人每月安排元生活补助,鼓励他们到村里合作社的菜地打工赚些稳定钱。
陈云华和其他村干部包干到户,走访每一户村民,细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言,了解他们转型过程中难处,看看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。村里还及时总结转型成功的典型,让村民树立信心。企业家总能以其敏感的市场感知捕捉发展机遇,竹林村就以乡贤的形式,请他们回乡出谋划策。
左右滑动看变化
“竹林离嘉兴市区这么近,在把‘美丽乡村’转换成‘美丽经济’中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!”企业家的建言,凝聚起竹林村向何方“进”才能强村富民的新共识。
当年的养猪大户胡玉红的儿子儿媳就干起了苗木、花卉种植栽培,原来的猪舍成了林地和苗圃,林子里养了贵妃鸡,附近河里还搞起了垂钓;过去饱受苍蝇蚊子“攻击”的管彩明现在是村里的“四位一体”保洁管理员,天天为村里的环境卫生做贡献,过去地上满是猪粪都毫不在意的他,现在眼里连张纸屑都容不下了……
年,竹林村被授予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,成为嘉兴市首批AAA级景区村庄示范村。通过与嘉兴新竹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合作,目前,竹林村的民宿、农家乐产业势头正旺,红色精品线、亲子游玩线、研学游线等旅游线路也颇受游客欢迎。通过充分挖掘自然、文化、产业等方面的个性,竹林村实现了从“美丽乡村”向“美丽经济”的升级蜕变。竹林景区自开园以来,已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。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竹林村当年成为华东第一养猪村,也是当时竹林人率先敢为、踏浪前行的印证。只不过受制于人们对当时事物发展规律认知的局限性,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牺牲了环境。今天竹林村的“退”与“进”,也是这里的人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回应。今天的竹林村强村富民背后,所呈现的不仅仅是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之间的转化范本,更彰显了中国最基层的组织在强村富民的征程中,改善、修复、守护绿色家园的韧劲和决心。
文字:应丽斋潘程程
视频制作:张应隆
图片制作:沈真真